中/EN
展览前言Foreword

在《庄子》《易经》等中国经典古籍中,“时间”兼具自然时间观和社会时间观两方面的内涵。它既表征着自然 界循环线性的节律与周期,连绵不绝、无始无终,同时也表征着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时间片段。时间成为瞬间与永恒的辩证,正如其自身的无尽与不可分割。每一个当下既是历史的延伸也是未来的回望。古人将这种对自然时间性的体察方式运用于社会,“与四时合其序”,在对变化的顺应中,以达古往今来、天人合一;在时间的引力中,传统与当下与未来产生了联结。人类文明有了更加多维度的经典阐释与呈现的可能。


在近代物理学的阐释中,引力是物体延伸到空间中对另一物体产生吸引效应的理论模型。未可见,却可知。在宏观的深时时间维度中,空间与时间粘合,在更加广阔的时空尺寸中,地层叠置、事件丛生,形态万端的地貌给予我们对于文明沉积、生命繁衍的无尽想象。城市作为人类群落的引力空间,交叠建构着人类活动与集体记忆。一方面,人的实践与认知在时间与空间中进行转化,将历史与集体记忆融合成为城市空间脉络的可读性;另一 方面,城市空间亦不断在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的过程中自我更新。在时间结构中,历史、当下与未来所构成的连续性文明,是城市认同感形成的必要条件。它所形成的城市引力,既有文化认同感,又饱含多元性和创造性。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曾论述,城市是人类文明与演化的巨大容器,在时间的积淀中所形成的吸引力将物质与文化集中,并加速了人类交往的速度。它对多元文化极大的包容能力,是“人类至今创造的最好的记忆器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安东尼·吉登斯用社会时空与人类行为的模型重新解构了时空概念,将空间与时间分别视为被社会地建构起来的标准化“单位”,使它们与其他客观事实一同运作,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并随之延伸出了“时空延异”等概念。时间与空间分离的现实使得集体性的协作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关系成为可能。随着技术的迭代,互联网、数据化与虚拟现实等技术革命在现实与生活中的渗入加速了时与空的“脱域”,城市中,地理媒介成为人们在不同时间、空间中新的聚合“引力”。人类的活动不再受原有的空间所限,单位时间内形成了更加复合的行为活动,多元、复合的身份。强大的技术变迁趋势与复杂多样的城市本体间相互交叠,产生新的“历史”面貌和“数字性”的未来文本。


在艺术史的线索中,艺术成为一种“凝视”、感知与表达的“引力”,它是城市文明生命力的血液,它将历史与当代相连接,在地文化与多元开放的外来文化相交融,从而迸发出城市动力的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艺术是城市软实力发展的一支文化力量。双年展作为城市体量的现象级艺术活动,它以艺术为文本激发了城市泛链接的思考,并辐射于人与城市、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科技之间非物质的连接;同时也聚焦于城市样本,探讨其发展中所形成的文化层积,以及与自然复杂共生的关系。艺术自身便是引力。


成都,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名城、古蜀文明的发祥地,有着丰富多元的城市文化景观和富于创新的城市活力。在拥有悠久文化底蕴的同时,成都也是数字经济的先行者,是《中国 50 强城市数字化发展能力指数》所公布的第一梯队;是公园城市的践行者,自然生态与城市文化和谐共生。本届“时间引力——2023 成都双年展”开展期间正值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举办,希望力与美的碰撞,智慧、活力与感性、创造的交融,产生辐射更加广泛、影响更加深远的城市引力。本届双年展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旨在鲜活而值得期待的当代艺术语境中,赓续文脉,交流互鉴,拉开多维时间框架中的社会、文化景观,在成都这座文明久远且生生不息的城市中,从灿烂的古蜀文明的想象中出发,由未来回望当下,在经典与前沿、在地与世界、人类与自然的多元对话中,让艺术联动城市、联动生活,展现群星闪耀的当代艺术,展示新时代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和艺术气象,描绘履行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当代艺术画卷。


2023 成都双年展总策展人

广东美术馆馆长

王绍强

2023 年 5 月于广州